查看原文
其他

一周国际热点|土叙两国地震遇难人数逾2.3万,中国救援队持续展开救援

请关注👉 青年世界观 2023-07-11

绕世界一周飞行,览国际一周热点。
本周值得关注的国际热点一览


1. 习近平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秦刚会见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



2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


习近平指出,3年前,首相先生顶风冒雪“逆行”访华,同正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人民坚定站在一起。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柬建交65周年。我很高兴同你实现“三年之约”,在新春之际共同开启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新时代。


习近平强调,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柬埔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支持柬埔寨平稳推进国内重大政治议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柬埔寨内政。中方把柬埔寨作为周边外交重点方向,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规划和推进中柬各领域合作,愿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同柬方共享机遇、共谋合作、共促发展,携手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和平稳定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习近平指出,双方可以从政治、产能、农业、能源、安全、人文六大领域入手,着力打造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政治上,深化战略沟通,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各渠道交往。产能上,重点建设“工业发展走廊”。中方将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柬投资兴业,助力西哈努克省多功能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柬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农业上,着力建设“鱼米走廊”,开展临湖农业合作。能源上,着力保障绿色发展,加大对柬水电、光伏发电项目投入。安全上,常态化开展联合严打跨境犯罪专项行动,中方将继续向柬方提供扫雷援助。人文上,中方将优先恢复增加中柬直航航班,鼓励旅游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支持柬方发展教育、卫生等事业。双方要以中柬友好年为契机,扩大地方对口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加强青年交往,把中柬友好事业传承发扬光大。


洪森表示,很高兴成为中国春节后接待的首位外国领导人。无论是3年前的那次访问,还是此访,我都希望传递柬埔寨人民始终同中国人民坚定站在一起的明确信息。柬方钦佩中国取得的伟大发展成就,相信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感谢中方坚定支持柬埔寨人民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柬面临新冠疫情等困难时及时提供宝贵支持帮助。柬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决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支持中国“一国两制”方针,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在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我完全赞同中方有关推进“钻石六边”合作架构的设想。柬方希望以柬中建交65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柬中铁杆友谊,深化治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打造“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推动柬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多成果,共同构建柬中命运共同体。柬方愿继续积极促进东盟同中国关系发展。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义重大,柬方积极支持并参与。


2月10日,外交部长秦刚在北京会见陪同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的柬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


2. 秦刚同比利时外交大臣拉比卜通电话


210日,外交部长秦刚同比利时外交大臣拉比卜通电话。


秦刚表示,中比都是多元文化交汇国家,有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经验和智慧。中方高度重视中比关系,愿同比方共同努力,增进相互认知、理解和信任,切实尊重和照顾对方核心利益和关切,拓展各领域合作,密切人员往来,推动中比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中方支持和鼓励更多比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希望比方继续为中国企业提供公正、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秦刚说,中欧没有地缘政治冲突,有的是广泛共同利益。双方应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坚持相互尊重、对话合作,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畅通,促进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拉比卜表示,当前比中关系呈现积极发展势头。比方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加强经贸、航空等领域合作,增进两国民众往来,推动两国关系实现更大发展。比坚持开放型经济,不支持脱钩断链。


3. 土叙两国地震遇难人数逾2.3万,中国救援队持续展开救援



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的强烈地震,在土叙两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截至2月10日,据土耳其和叙利亚政府及救援机构消息,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震已致土叙两国超过2.3万人遇难。


2月10日午夜,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说,强烈地震已在土造成20213人死亡、80052人受伤。据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署发布的最新数据,累计发生余震1500余次,超过7.5万人被从土耳其南部震区疏散,超过12万人参与土境内震后救援行动。


当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土东南部的地震重灾区阿德亚曼省说,土政府正拟订灾区综合发展规划,最快将在一年内重建灾区。他还说,东南部的桑利乌尔法和基利斯两省的搜救工作已结束。


据叙利亚政府和救援机构方面消息,叙境内死亡人数已超过3500人。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由于叙利亚长年冲突及麻疹和霍乱暴发,地震救灾局势更加复杂,当地脆弱的卫生系统面临巨大挑战。



2月8日,中国救援队抵达土耳其后,第一时间赶到受灾严重的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投入救援,与土耳其救援队通力合作,已于当地时间9日凌晨成功救出一名被困孕妇。8日晚,香港特区政府也派遣了一支搜救队伍前往土耳其地震灾区协助搜救工作。9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地震灾区提供的首批5000人份的医疗物资已从北京启运,中国红十字会救援人员同机赴叙。


2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向叙利亚援助的首批医疗物资运抵叙首都大马士革。中国驻叙利亚大使史宏微、叙利亚地方管理与环境部副部长穆阿塔兹、叙利亚阿拉伯红新月会主席哈立德·侯布巴提等前往机场迎接。联合国救援协调中心负责人到访中国救援队营地,对中国救援队开展的工作表示感谢。上海电力、中化天辰、三一重工集团、国家电投上海能科等中资企业在土耳其分支机构为救援队送来油料、重型设备、饮水、食材等物资。


2月9日深夜和10日凌晨,深圳公益救援队和香港特区政府派出的救援队分别抵达中国救援队营地。


2月10日,中国救援队派出搜救组持续对哈塔伊省安塔基亚市伊诺努街区进行搜救。当天下午3时40分许,中国救援队与当地救援力量一起,在安塔基亚市中心一处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救出一名女子。这是中国救援队成功营救的第四名被困人员。


截至2月10日上午9时,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的中国社会应急力量救援队伍共计15支288人。


2月11日清晨六点半,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4万条毛毯从上海浦东机场启运,将于2月11日和2月12日分批运抵伊斯坦布尔。中方援助的1000套棉帐篷、心电图机、超声诊断仪、医用转运车、手动病床等物资将于近日分批发运。


4. 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暂时放宽对叙制裁


2月9日,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政府宣布,暂时放宽美国对叙利亚的制裁措施,但仅限与叙利亚地震救灾赈灾需求相关的交易,时限180天。

美国长期单方面制裁,给叙利亚经济民生造成深重灾难。2月6日发生的地震在叙利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令人道主义形势雪上加霜,美国的制裁削弱了叙利亚政府救灾赈灾能力,而且阻碍其他国家的救援物资和设备进入。连日来,国际社会一直呼吁美国解除或至少放宽对叙制裁,使叙利亚及时获得赈灾援助。

2月9日,美国财政部处理制裁事务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颁布许可令,临时放宽对叙制裁。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沃利·阿德耶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国际盟友和人道主义合作伙伴都动员起来帮助受灾民众”,美方无意阻碍救灾。

这份声明解释称,美方对叙制裁先前已对部分人道主义项目给予豁免,现在颁布的是适用于“所有地震赈灾相关交易”的“通用许可”,以便向叙利亚提供其当前最急需的“救人和重建”援助。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的介绍资料,美国早在2004年就开始多个对叙制裁项目,用过的理由包括叙利亚政府“支持恐怖主义”“持续占领黎巴嫩”“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削弱美国‘稳定伊拉克’努力”,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对这些指认,叙利亚政府多次予以反驳。

叙利亚内战2011年爆发后,美国及其盟友大力支持叙反对派武装,试图通过扶持代理人推翻叙政府,加剧叙利亚动荡。美国政府又以行政令和法律形式追加一系列制裁措施,使对叙制裁成为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所执行“最全面的对外制裁项目”之一。制裁内容包括冻结叙政府和相关人员在美资产、禁止美国公民与叙方交易或在叙投资、禁止进口叙利亚石油。

就在美财政部发表声明当天早些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强调,当前,任何形式的制裁都不应妨碍对叙利亚民众的救援。

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吉尔·彼得森也敦促西方国家不要给叙利亚震后救援行动设置障碍,且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控制的地区都应获得援助,“不能把紧急救援政治化”。

5. 美国共和党加紧调查拜登亲属


2月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人升级针对民主党籍总统约瑟夫·拜登亲属的调查,要求总统的儿子亨特·拜登、弟弟詹姆斯·拜登限时提交与个人国际商务交易相关的材料。

众议院监督和问责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詹姆斯·科默向亨特·拜登和詹姆斯·拜登以及亨特·拜登的商业伙伴埃里克·施韦林分别去函,要求三人本月22日之前提交相关材料,以便委员会决定是否发传票。

科默在一份声明中说,监督和问责委员会将调查拜登是否涉足亲属的生意,倘若涉足,是否“危害国家安全”。美联社说,科默发函是共和党人攻击拜登家族所谓“以权谋私”嫌疑的最新举措,相关指认迄今缺乏证据支撑。

共和党人重新掌控众议院后,针对拜登亲属发起一连串调查和质询,向几乎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发函要求提交相关文件记录。共和党人还要求亨特·拜登上交可能“私留”的保密文件,以及他与父亲、詹姆斯夫妇2009年至2021年间与生意相关的全部交流记录。

亨特·拜登的律师很快回应,称美国国会针对个人的调查权有限。信中指认科默“以真实调查为幌子”,实则想散布其个人“不准确、没根据的论断”。共和党人则指责拜登家族有意妨碍国会监督。


6. 南非总统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以应对电力危机

2月9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立法首都开普敦宣布南非全国进入灾难状态,立即生效,以应对电力危机及其影响。

当晚,拉马福萨在开普敦市市政厅发表2023年度国情咨文时说,国家灾难管理中心将能源危机及其影响确定为一场灾难。他说,在国家灾难状态下,将能够提供切实举措支持食品生产、存储和零售供应链中的企业,并使医院等关键基础设施免于停电。

拉马福萨说,他将任命一名电力部长全权负责监督应对电力危机的各方面努力。“当前,南非最紧迫的任务是在未来几个月大幅减少停电时间,并努力最终完全结束停电。”

南非自2022年以来出现了严重的供电危机。近期,电力短缺情况进一步加剧,最严重时一天中有超过8小时处于停电状态。


7. 俄乌局势,本周一览

  • 美知名记者爆料“北溪”事件系美政府策划俄方抨击西方欲悄然结案


2月8日,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的。俄罗斯方面抨击西方国家试图默默了结对“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

赫什在其发表的博客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2021年12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主持召开一次会议,与会者是新成立的应对“俄罗斯即将侵略乌克兰”跨部门工作组成员,他们来自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央情报局、国务院等部门。沙利文意在让与会者制定破坏“北溪-1”“北溪-2”管道的计划。

按照赫什的说法,2022年6月,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年度军事演习期间,美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同年9月26日,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赫什披露,在被要求发表评论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和中情局发言人索普均通过电子邮件表示,赫什的说法是“虚构的”“错误的”。

赫什是资深调查记者,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人》周刊,因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制造美莱村屠杀获得1970年普利策新闻奖,他还曾曝光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虐囚丑闻。

据塔斯社消息,2月9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媒体表示,西方国家试图默默了结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他说,赫什关于“北溪”的文章未在西方国家广泛传播,这令俄方感到惊讶,若不对破坏“北溪”的行为进行调查,类似事件可能还会重演。

2022年9月底,由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四处泄漏点。瑞典测量站曾在管道发生泄漏海域探测到强烈的水下爆炸,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

“北溪-1”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北溪-2”管道建成后与“北溪-1”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 回应西方“限价”,俄罗斯3月减产原油


2月10日,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宣布,俄罗斯3月将把每日原油产量下调50万桶,减产大约5%。


诺瓦克在一份声明中说,俄方“不会向直接或间接遵循‘价格上限’原则的人出售原油”;同时,俄方3月将主动每日减产50万桶原油,“这将有助于恢复市场关系”。


诺瓦克稍后告诉俄罗斯媒体,俄罗斯做出“主动”减产决定前没有与任何其他方面磋商过。


2月5日,欧洲联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产品的限价机制正式生效,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也采取同样限价措施。这是继去年12月对俄罗斯原油实施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后,西方国家再次对俄石油产品出口限价。


对于上述措施,俄方回应,将不会向实施限价的国家和个人供应石油和石油产品。俄方多次强调,限制从俄进口石油和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等措施,只会扰乱全球能源市场,导致油价飙升。


2月10日,诺瓦克强调,俄方认为“限价”举措是对市场关系的干涉,是西方国家“破坏性能源政策的延续”。


俄方宣布将减产原油后,国际油价应声上涨。4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10日开盘后一度上涨2.5%至每桶86.67美元。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去年的原油产量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测那样下降,反而增长2%,达到5.35亿吨,日产量约为1070万桶,这主要归因于印度等国家购买增加。不过,在西方国家实施一系列新制裁之后,俄罗斯在石油出口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报道还援引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两名代表的话说,对于俄罗斯减产原油决定,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不打算采取任何行动。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

 END

整       合|徐昌昊
编       辑|刘俞希
校       审|曹   竞
值班编委|刘   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